全國首家零售管理碩士 | 國內(nèi)學習 國際證書 |
國家承認 | 留服認證 |
在職學習 | 無需統(tǒng)考 |
學制兩年 | 教育部直屬院校 |
即時零售催生新型實體便利店,有小店月售萬單
佳美樂購是一家連鎖便利店,2019年找美團是不是能在線上做,當時美團沒有接受。佳美樂購創(chuàng)始人王東表示,“當時被pass了,當時大家對于這個行業(yè)能夠發(fā)展到什么程度,沒有感知?!?br />
在近幾年疫情不斷的變化中,行業(yè)龍頭們漸漸發(fā)現(xiàn)端倪。2020年8月28日,王東的第一家重點服務外賣用戶的門店終于在北京五道口落地,這種新型實體便利店,也正式踏入中國實體零售的歷史。
事實證明,王東是敏銳的,市場的反饋比預期中還要熱烈。開店第一個月,門店的銷量就超過了一萬單。2020年年底之前,佳美樂購又在北京新增了四家門店。到現(xiàn)在,佳美樂購在美團上已經(jīng)有20多家店。
而為了幫助這些新型實體便利店更好地數(shù)字化運營,美團也順應行業(yè)趨勢,上線了“閃電倉”項目,幫助這些實體零售新業(yè)態(tài)穩(wěn)妥起步。
月銷量破萬單的線上便利店
王東是典型的“零售二代”。2005年,其父母就來到北京,以開傳統(tǒng)的線下便利店為營生,品牌叫華欣,最初店面面積在100平米左右,主要賣日用百貨和酒水飲料。
從2012年開始,19歲的王東便幫著父母做生意,讀書時寒暑假也會來北京,幫著父母打雜。“那個年代,有些商品需要定期去新發(fā)地、北沙灘盛宏達大市場這樣的地方進貨,像牛奶、飲料、酒水這樣的品牌商品,則是有經(jīng)銷商定期送貨。”從小耳濡目染,王東對于線下
門店的進貨、陳列、理貨都非常熟悉。
2017年下半年開始,王東便率先做起了便利店的外賣業(yè)務。在沒有任何借鑒的情況下,怎么定價、怎么賣都靠他一點點摸索?!吧暇€外賣的照片都是隨手拍的,”王東坦言,“剛開始,大家對這件事沒有任何概念,也沒有把這個當作生意來做。”
慢慢地,王東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當時店里的外賣訂單不多,但顧客的需求量確實很大,有時候一單交易額能有三五百,類似去超市采購的單子,例如搬家的時候買油鹽醬醋以及打掃衛(wèi)生的工具。甚至有消費者直接打電話來問,能不能幫忙帶點貨。
當時的線下零售行業(yè),也密集涌現(xiàn)了很多社區(qū)生鮮店以及綜合性門店,這些更符合社區(qū)需求和定位的門店,無形中也加劇了線下零售賽道的競爭。王東感受到了危機,也開始認真去思考自己的小店要怎么在長期實現(xiàn)突圍。
其實,當時自家店的線下生意還不錯,父母并不支持他的折騰。但王東覺得,人們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,為買一個東西滿大街去找已不太可能,消費習慣一定會發(fā)生改變。
“問題在于,一開始我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外賣這件事,只是單純地把線下的東西搬到線上,沒有去看消費者真正需要什么?!闭业絾栴}的根源之后,王東開始真正把外賣當作線下零售的助手。
從關注消費者的喜好,到分析社區(qū)的人群分布,再根據(jù)人群需求去匹配商品和拓展品類,經(jīng)過緩慢而有效的摸索,王東的便利店外賣生意走上了正軌。
2019年10月,華欣亞運村店單月外賣銷量超過了一萬單。這一萬單,王東整整花了兩年多的時間。
零售實體新形態(tài)
如果說上線外賣是年輕時的靈光一現(xiàn),那么,做閃電倉,則真正展現(xiàn)了王東在零售生意上的天賦。
2019年,由于便利店的線上生意做的不錯,王東便思考,能不能做一家服務外賣用戶為主的新型便利店?他向美團表達了這樣的想法,但當時,美團的業(yè)務還沒有專門設置這一模塊,也沒人知道其具體形態(tài)。
直到疫情后,市場的需求越發(fā)猛烈,原有的線下零售業(yè)態(tài)也急需新形態(tài)來支持。2020年,美團閃購業(yè)務找到了王東,把一年多之前的想法落了地。2020年8月28日,佳美樂購第一家專注服務外賣用戶的便利店成為了閃電倉的試點,在北京五道口開業(yè)。
而這一次達成月銷破萬單,王東只花了35天。主做外賣業(yè)務的便利店,早已悄悄走進了消費者的生活。
春江水暖鴨先知,一線參與者的嗅覺,往往是最靈敏的。事實上,在美團正式確立閃電倉項目前,海豚購、哆鯨選的部分門店,以及易樂便利等純線上的便利店形態(tài)早已存在。
閃電倉作為實體零售新形態(tài),通過外賣經(jīng)營、主要服務外賣用戶。傳統(tǒng)的零售門店商品sku一般在1000到2000個,而服務外賣用戶的便利店可以達到四五千,甚至更多。除了品類上更豐富,加入了閃電倉的便利店,另一大特色是24小時在線,消費者可以隨時下單。
同時,由于不拘泥于線下商業(yè)地產(chǎn)的人流量,閃電倉選址一般不臨街,租金和裝修成本不到線下門店的一半。而依靠外賣的即時配送網(wǎng)絡,覆蓋的人群卻從原本線下的1公里,拓展到了附近5公里甚至10公里。
閃電倉的訂單從哪來?王東表示,實體便利店做外賣,是對線下的補充?!氨热缫归g訂單增多了,9點之后的訂單能占到25%-30%;另外有一些商品,尤其體積較大的,消費者更喜歡點外賣,直接送到家里。”
還有一部分需求,則來自傳統(tǒng)電商?!叭凰墒蟆⒘计蜂佔樱彩俏覀冏钤绶旁谕赓u上的,發(fā)現(xiàn)賣得很好,顧客有需求。這些牌子當時只在電商平臺上賣?!?br />
從門店柜臺、到開架商超,再到各類社區(qū)店、線上店、閃電倉,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迭代,實體零售的形態(tài)也在不斷演變進化。新的消費需求、新的消費趨勢、新的消費人群,無一不在塑造著整個城市的零售形態(tài)和分布,又同時構成了消費本身。
“疫情期間一次性的洗漱用品、在家烘焙類的原材料,出差用的一次性床單被罩,還有冬天泡溫泉時用的泳衣,原本做線下根本不會考慮的商品,上線外賣都賣得很好。有些東西,我們覺得不可能賣出去,有個店上了個拐杖,單拐和雙拐都有,第二天就賣出去了。”做了十年的零售生意,王東仍然能感受到這個行業(yè)每天都在迸發(fā)的新鮮活力,“大家的需求還是很多?!?nbsp;
來源:界面新聞